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考上了北大哈佛,“将来”如何呢?

   日期:2024-09-12     来源:www.abbvb.com    浏览:508    
文章简介:作者 | 秦春华(作者为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些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

作者 | 秦春华(作者为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些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无人告诉这类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如何解决?难道自此之后生活皆成坦途,再不会遇见诸般烦恼困厄艰难?

✪只不过忙于给孩子找哪种学校,找哪种老师,为孩子提供哪种条件,教给学生多少常识,提升学生多少分数,这类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舍弃了作为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生活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哪种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可以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2014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

今年上半年,我去上海面试学生。学生们做了很认真的筹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她)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无一例外,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秀——至少坐落于年级前5%;艺术专长突出——至少会一种乐器;获得过各级科技革新奖励——至少是市级二等奖;热心公益事业——至少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一次脚;等等。在慨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她)们看起来太完美了,好像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她)们看着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塑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

包含他(她)们在面试中的表现也非常相像。一个个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说话时吐字明确,抑扬顿挫,仿佛在深情地朗诵一首诗。一个学生上来就说“子曰……”我打断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我之后,接着说“子曰”,我第三打断他,告诉他我不关心子如何曰,我关心的是你想怎么说。他却涨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还有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坐在我面前,等着我问各种可能的问题,仿佛所有尽在学会之中。我说,我没那些问题问你,你有哪些问题要问我吗?她完全没料到我会提出这种问题,顿时惊慌失措,哑口无言,几乎要哭了出来。

显然,所有些学生在来之前都经过了某种程度的面试培训,至少看过一点儿怎么样应付面试的“宝典”,但可能无人告诉他(她)们,我并不有兴趣他(她)们表现出来的是哪个,我有兴趣的是真实的他(她)们是哪个。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她)们,你期望自己将来成为何样的人时,极少有人能答上来。学生们告诉我,他(她)们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真的是从来没想过吗?其实不是。这个问题他(她)们过去想过的,只是那是在很长时间很长时间以前,久到连他(她)们自己都忘记了而已。

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孩子们一直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类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了,仿佛从来就没出现过。上课听讲,回家做作业,上辅导班,这类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至于孩子的兴趣是什么,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哪种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好像并无人关心,即便孩子自己也不关心。几乎所有些老师、父母和学生只关心一件事:考了多少分,能上什么学校。

一个被公觉得好学生的成长轨迹,或者父母想象中的完美教育路线图看着是如此的:上当地最好的婴幼儿园;在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不少汉字,会做复杂的数学题,可以大段背诵不少经典名篇,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之后上当地最好的小学和中学;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清华;本科毕业后过世界最好的大学——哈佛,等等。当然,也有不少人从初中开始就瞄准了伊顿、埃克塞特等名校。且不说这类目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达成的,即便全部都达成了,那之后呢?生活的目的又在哪儿?

我非常想问一句:考上北大将来如何?

这不是我的想像。这类年来,我在世界各地见过不少出色的孩子,他(她)们个个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未失手,一直处于同龄人最顶尖的群体之中,挑选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班级,是别的人艳羡的“人家的孩子”。然而,几乎极少有人能体察他(她)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

有不少北大或哈佛的学生告诉我,上北大或哈佛是他(她)们从小树立的目的,但有一天当他(她)们真的置身于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校园时,却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下面又该干什么呢?仿佛一个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困惑:下一座山在哪儿?

生活需要目的,但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没教会孩子怎么样去探寻树立我们的目的。大家对生活和教育的理解太过单一,而且缺少想像力。大家一直需要孩子要成功,要比其他人强,要考上最好的学校,但极少告诉他(她)们成功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幸福来源于什么地方,什么是比较适合我们的。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些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无人告诉这类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如何解决?难道自此之后生活皆成坦途,再不会遇见诸般烦恼困厄艰难?1923年,鲁迅先生过去发人深省地问道:“娜拉走后如何?”我也非常想问一句:“考上北大将来如何?”

上学是为了同意好的教育,但正如储蓄不可以自动转化为投资一样,上学也并不意味着肯定能同意到好的教育。大家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非由于孩子需要要上学,而是由于他(她)们要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筹备。上学是一个人为了达成生活目的而需要历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哪种人。

做到这一点并困难。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肩负了一个独特的使命,这是独立的个人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不同在于,有些人可以发现我们的使命,最后收获一番宏图伟业;有些人没发现我们的使命,最后碌碌无为,苟且一生。就像婚姻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冥冥之中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唯一”。有些人找到了和自己相匹配的“唯一”,婚姻就幸福;有些人没找到,婚姻就不幸福,至少不快乐。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做的事情看上去不少,但其实真的能做的,不过只有一件而已。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发现使命不可以依赖“天启”——虽然不少人的确是在梦中或灵光一闪之间忽然意识到我们的使命——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方法。教育的价值就是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她)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个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真的挑战。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了解自己将来将成为一个哪种人是更为要紧和根本的目的。回避或忽视这个问题,只不过忙于给孩子找哪种学校,找哪种老师,为孩子提供哪种条件,教给学生多少常识,提升学生多少分数,这类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舍弃了作为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事实上,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将来将成为何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起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达成我们的目的。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不是一场由别人设计好程序的游戏,只须投入时间和资金,配置更强大的“装备”就能通关。一旦通关完成,游戏结束,生活就会立即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生活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哪种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可以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先列一个负面清单

那样,如何才能了解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哪种人呢?换句话说,怎么样才能发现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潜质呢?每一个人的办法可能都不同,但非常重要的是要像那个只为苹果而生的乔布斯一样,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找到我们的真的兴趣所在,意识到你的一生将为什么而来。

通常来讲,大凡出色的人,做任何事的结果都不会太差,真的困难的是要分辨这件事是否你真的喜欢的事情。判断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看你是不是为之痴迷,是不是可以无怨无悔不计功利地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一直坚持。真的痴迷是一种相思之态,白天想,夜里想,连做梦也在想,想到他(她)就不由自主地笑起来,见到任何东西都会想起他(她),和其他人说话的内容也全都是他(她),为之开心,为之发狂,甚至为之疯魔。那是一种沉浸在幸福中的状况。“不疯魔不成活”,假如达不到这种状况,即使不上痴迷,也就不是真的的兴趣所在。

我建议,每个学生,无论课业有多么繁重,天天必须要抽出一点儿时间来独处,给我们的心灵留出一点儿温顺的空间,在完全放松的状况下,听听内心深处的渴望。有时,也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把我们的想法写下来。无论这类想法看起来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甚至骇人听闻都没关系,反正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与别人无关。

有人说,我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没感觉,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了解自己不喜欢什么,那该如何解决?一个好方法是试错。不停地尝试所有些事情,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去掉那些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列一个负面清单。不要害怕失败。对于学生来讲,失败的本钱非常小,只须没被开除或退学,大不了还可以重新回到课堂,所有从头再来。

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是每一个人都肯定可以找到我们的“真命天子”,那需要花浪费时间间和心力。找不到的时候别着急,慢慢来,但需要要坚持不懈地不停地探寻。找了未必能找到,但不找就肯定找不到。同时,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既然你为这件事而来,那就哪个也偷不走它,早一点晚一点找到都没关系,要紧的是你要发自内心的喜欢。还记得美国那位77岁时才拿起画笔的摩西奶奶吗?她的故事告诉大家:只须你真的喜欢做一件事,那样在任何时候开始都来得及,就算你已经80岁了。

生活不止是一段生命,还应当是一段有水平的生命。判断一段生命是否有水平,就看每一天是否你真的想过的日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只须找到了你真的喜欢的事情,即便只有一天,那也是幸福的和有水平的生命。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