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婴幼儿园课程改革路向何方

   日期:2024-04-27     来源:www.hymya.com    浏览:484    
文章简介:目前,很多婴幼儿园教了不该教的东西、用了不合适的方法,“小学化”现象在有的地方还比较紧急。婴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它是以婴幼儿进步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

目前,很多婴幼儿园教了不该教的东西、用了不合适的方法,“小学化”现象在有的地方还比较紧急。婴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它是以婴幼儿进步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婴幼儿园课程应坚持“以学定教”,关注生活,走向整理。

1.婴幼儿园课程不可以脱离“以学定教”

近期,上海全方位推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小学教学应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进行,要遵循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从小学课程的起点开始学、不抢跑,婴幼儿园教育也应该这样。婴幼儿园教育也不要抢跑,不要跟小学教育重复,要遵循婴幼儿身心进步的规律,拒绝“小学化”。

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趋势来实行教育,就是要“以学定教”。从宏观上说,“以学定教”就是要关注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趋势和学习特征,防止跨龄教育、揠苗助长,要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进步指南》,真的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趋势和学习特征,结合婴幼儿园婴幼儿生活的现实,使儿童和儿童进步具体化、情境化;从微观层面看,“以学定教”意味着关注自己面对的特定班级儿童的需要、兴趣和现实的学习情况,关注现实的社区、家庭和婴幼儿园环境资源条件,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使用合适儿童的活动办法和方案,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有些婴幼儿园教师会问:“目前婴幼儿园课程不少,有国内的有海外的,有那样多课程,到底用哪几个?如何使用?”其实,在课程用过程中,要依据实质,把课程逐步转化成为合适自己婴幼儿园、合适自己班级的课程,这个过程是适应的过程,也是让课程愈加合适自己所面对的儿童的过程,这就是“以学定教”的要紧内涵。

在《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进步指南》里,“生活”一词分别出现了32次和81次,“活动”分别出现了47次和83次。而且,这两份文件里面都强调“综合”、“整体”、“渗透”等词汇,而这类词汇可能是影响大家理解、学习这类文件最重要的词汇。

婴幼儿是在日常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游戏是婴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多元化的活动中,主动探究、体验、交往和表达,不断获得新经验。婴幼儿园的活动重点不是教师筹备解说什么,而是筹备让儿童干什么、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应该为儿童的行动创设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

学前教育就是要还给儿童一个真的的童年,自主、愉快、充实是幸福童年的要紧特点,应让儿童过好每一天,并对生活充满期待,充满幻想;学前教育就是确证儿童期的意义,确证理解当下的生活对儿童整个生命成长的意义,努力寻求能让儿童历程和感觉到美好世界、美好生活的科学的课程,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造好的生态系统。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专业的态度和办法,努力维护儿童的存活权、进步权、参与权、游戏权,等等。

2.生活是婴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

婴幼儿在婴幼儿园的1日生活就是他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影响到婴幼儿的进步。《指南》指出:婴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1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婴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质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严禁“适得其反”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练习。

生活是综合性的活动,是没边界的,是整体的,在日常学习就是综合的学习,就是整体的学习。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生活也是课程的进程。婴幼儿园1日生活每个环节都有特别的意义,对孩子的进步都是有贡献的。

教师的生活态度、生活意识、生活能力直接影响教育的水平,家庭、婴幼儿园和社区生活的相容与和谐有益于婴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教师不只要深入地剖析和把握婴幼儿园的生活,还要关注孩子的家庭生活,关注社区生活、社区资源。婴幼儿园不只要有适合婴幼儿阅读的书,还要有多种多样的资源。这类资源完全靠买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要充分借助家庭和社区多姿多彩的资源,可以买一些积木等婴幼儿玩的器材,但更要充分借助日常安全、多样的材料。

在婴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树立“师幼一同生活”的理念。教师不是仅仅照护婴幼儿的生活,而是参与婴幼儿的生活,与婴幼儿一同生活,在此过程中理解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向往,把握婴幼儿的生活趣味,变审视儿童生活为领会和深思儿童与我们的生活。在与婴幼儿一同日常,教师要充实婴幼儿的生活环境,扩展生活的范围,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婴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一同生活意味着教师要感受婴幼儿的心灵,向婴幼儿学习,让婴幼儿成为课程的要紧决策者之一。

其实,《指南》里面也有很多生活的观念:第一,发现日常的事物和资源。日常有很多生活的事物和资源可以用于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到日常探寻和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第二,要努力让婴幼儿去解决日常的问题和挑战,这是要紧的学习。很多学习只有在解决日常的问题和挑战的过程当中,才真的是有效的。第三,要借助日常的机会和条件。现实日常有很多机会,如交往的机会、操作的机会等,需要大家去充分把握和有效借助。第四,形成日常的习惯和规则。婴幼儿园里的习惯和规则不是教师给予的,应该是跟婴幼儿一同商量决定的。

“大家倡导的幼稚园课程,第一应注意的是实质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与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可以实质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质去行动。在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常识;在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在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我郑重地再说一句,幼童肯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能补充想象。”著名婴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觉得,“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也和普通的课程一样,包含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然而这完全依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拓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普通的完全限于教程的活动。在今日以教程为中心的氛围中,大家特别倡导行为课程。”

我过去在一所婴幼儿园里看到一片竹林,离竹林非常远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竹笋。一位教师带了一队孩子正在参观。我就问:“竹林在那边,为何这个地方有一棵竹笋?”下面,他们围绕我的问题拓展了探索活动,他们发现越是挨近竹林竹笋越多,越是离得远远的竹林竹笋越少。他们把地挖开,挖开将来在地里就看到了竹根,发现原来在地底下有竹根不断地往前延伸,所以其他地适才会出现竹笋。这类发现是孩子们通过动手、察看和推理去获得的。这就是探究式的学习,等他们再去看竹笋的时候,感受就不同了。

因此,婴幼儿教师要充分把握1日日常的各种机会和条件。训练身体、学习语言、社会性的进步都要通过生活的机会。目前很多婴幼儿园都有科学发现室,但内容过于规制化,设施过于高端化,基本上是中学的实验器材,这类科学发现室是不可能让孩子获得真的的科学经验的。所以,要紧的不是科学发现室和器材,而是日常的科学大家如何去把握,日常的科学问题大家怎么样去解决。在日常,还有很多美的东西,要感受日常的美。生活是婴幼儿园课程的要紧来源。成人要擅长发现和保护婴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借助自然和实质生活机会,引导婴幼儿通过察看、比较、操作、实验等办法,学习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婴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直接经验对婴幼儿来讲是尤为重要的,要让孩子在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中去考虑、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真的获得经验。

3.婴幼儿园各类课程都需要有机整理

儿童是一个有机体,婴幼儿园教育要让儿童以整体的方法去感受和表达这个世界,打造对世界整体的认识。因此,整理对婴幼儿园教育尤为重要,整理的核心意义就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整理的需要是“有机”:符合生活和经验的逻辑,是自然延伸,有自然联系,不是重复和机械拼接,是补缺和扩展。整理是婴幼儿园各类课程的一同原则,整理不仅仅是范围之间的,范围内也需要整理。婴幼儿园教育应杜绝教师分人分科。整理的首要条件是教师熟悉儿童的进步,并对婴幼儿各范围进步的重点经验有敏锐性。

《指南》中五大范围是相对的划分,五大范围之间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五大范围的核心经验不是课程本身。课程就是根据核心经验展开的经验分解、教师和婴幼儿为获得经验所进行的环境和材料筹备及婴幼儿多感官的参与和努力的过程。整理是婴幼儿园课程的原则,不管什么课程种类,都应贯彻整理的原则。经验或行动是婴幼儿园课程的现实表现形态,婴幼儿园课程结构就是行动结构。

因此,婴幼儿园教育应关注婴幼儿学习与进步的整体性。儿童的进步是一个整体,要重视范围之间、目的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理,促进婴幼儿身心全方位协调进步,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进步。

婴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以考虑为纽带的综合行动结构,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常识结构,婴幼儿进步的重点是不断获得新经验,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获得真的的经验。婴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它是以婴幼儿进步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行动是没学科边界的,行动的课程肯定是整体的、关联的。

儿童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用途中进行学习、获得经验的。因此,不断变化的活动对象和环境,是儿童不断感知外部世界并扩展和更新经验的要紧方法。但感知世界和获得经验不是学习的全部,儿童将已有些经验组织起来,并以各种方法表达出来也是要紧的学习,这能够帮助儿童经验的系统化和重组,能够帮助经验的整理和拓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过去用“五指活动”(陈鹤琴所说的五项活动跟《指南》里面说的五项活动是一样的,只不过他当年没说“语言”,而是说“语文”)来形象地说明婴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就像人的五个手指一样,是有机联系、血脉相连的;五个手指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手指都有我们的功能,缺一不可;五个手指要一同、合理地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成效;五个手指是灵活有弹性的,不是死板的;五个手指都长在手掌上。陈鹤琴觉得这个手掌就是生活,孩子的五根手指需要长在孩子的手掌上,不可以长在成人的手掌上。假如孩子的手指长在成人的手掌上,这个手就是畸形的。婴幼儿园的课程需要基于孩子的生活,不可以基于成人的生活。手掌就是生活,课程来自生活。婴幼儿园的课程肯定是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的。对孩子的生活研究得越透,婴幼儿园的课程就越适合。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